中國新海洋戰略 ( 本文寫給玉山週報第10期 ) 7月2日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接見台灣「立委MOU觀察團」時,以兩岸空中航班不足為由,建議開放台灣海峽中線增加航班,以利兩岸空中交通的順暢。王毅突如其來的建議,觸動兩岸最敏感的神經,馬政府為免台灣最後心理防線瓦解,立即嚴正表示「海峽中線死都不讓」。 台灣與中國軍事對峙60年來,台海中線既然已經是台灣最敏感的一條神經,中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王毅的政治判斷,也不至於天真到只想要增加兩岸往來的航 班,就以為可以輕易打破台灣這條最後防線,所以他的建議立即遭到馬政府的強力反對,也沒什麼好訝異的。只是王毅的建議到底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說穿了不 過是為了替中國正在採行的「三個跨越戰略」進行一項試探性的說法,那麼什麼又是中國的「三個跨越戰略」呢? ●中國「三個跨越」向太平洋躍進 簡單的說,就是中國正希望藉由「跨越台灣海峽中線—跨越台灣,突破第一島鏈—向東跨越第二島鏈」的海洋戰略構圖,以實現他們跨入太平洋,企圖跟美國「共治太平洋」,建立海洋大國的夢想。  首先,我們要解釋的是「跨越台海中線」的構想,這條戰略線雖然是由美軍 找房子在1955年所虛擬出來的一條台灣最後防衛戰略線,但它也是「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 劃分線,中國只要跨越這條中線,那麼「中華民國」恐怕就要真正「亡國」了。這是因為1958年11月,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就曾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馬 祖,並以台灣海峽中線為界,劃分兩個國家,美國分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美國並永遠履行中美防衛協定。  杜勒斯的建議雖然沒被蔣介石接受,但自此之後「海峽中線」已經超越軍事的意義,變成政治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國界線,所以中共相信只要能夠「跨越海峽中線」,就能消滅「中華民國」,統一台灣,並進一步的跨入太平洋。  其次,「跨越台灣,突破第一島鏈」的戰略構想,雖然看似遙遠,但中國極力與國民黨政府和好之時,一再催促兩岸應該透過政治談判「建立軍事互信」,並簽署 「和平協議」,如果哪天兩岸走到這一步,中國以兩岸已經有「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為由,希望他們的海軍能夠借道高雄港或基隆港向東走,這樣的企圖心並 非不能實現。  而為了實現「跨越台灣,突破第一島鏈」的戰略目標,首要的作為就是要建立兩岸的「 網路行銷軍事互信機制」,中國為了快速達到這項目標,從去年兩岸關係改善以來,他 們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態度,可說是急急如律令,並用盡各種手段期望能快速達到這項目標。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就曾報導說,中國在今年1月派出一個學 術訪問團秘密前往台灣,成員包括中共軍方和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成員,與台灣軍方討論相關軍事議題,包括建構兩岸軍事交流以及軍事互信機制。不 久之後,台灣國防部宣佈將成立一個新的國防智庫,由陸委會副主委出身的國防部副部長張良任擔任督導。馬政府急於成立這個智庫,明顯的就是想作為兩岸建立軍 事互信機制的「白手套」。  第三,「向東跨越第二島鏈」的構想,這是中國一直不願意對台放棄使用武力的主因,因為台灣如果不獨立,或者更進一步的說台灣如果實現「一國兩制」式的統 一,那麼中國擁有了台灣作為前進基地,就可以藉此突破美國的圍堵戰線,進而跨入太平洋,達到跟美國「共治太平洋」的戰略企圖。  當然,中美「共治太平洋」的戰略構想絕非無稽之談,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2007年以後就多次對外說,中國軍方有一次跟他講,如果中國擁有航空母艦,那麼未 來西太平洋,美軍就不用 票貼管了。中國可以管西太平洋,美軍只要管東太平就可以了。如果西太平洋有什麼事,中國的航空母艦也會向美軍發出通報。  基廷不斷的對外談這件事,其實是想證明一點,現在中國的少壯派將領,包括高級將領,他們可是野心勃勃,試圖要挑戰美國在東亞的霸權地位。所以美軍高層對中 國的軍力發展、軍事能力,以及這些能力背後的政治意圖,可說是非常擔憂,這也是造成美國繼續軍售台灣的最大障礙。  而中國想要實現這一項「三個跨越戰略」的目標,其中最大的障礙當然是「台海中線」,以及在台灣以東由日本所控制的從「與那國島」到「南鳥島」這一廣大的海 域。所以,中國除了想方設法試圖跨越台灣海峽之外,過去也一再宣稱沖之鳥島不是島嶼,只是海上的岩礁,並對日本對該島的領土主張表示異議,中國目的當然是 想在這一海域「插旗」,讓他們想要跨入第二島鏈有路可走,這顯然也是中國不顧及日本的態度,今年6月下旬逕行在沖之鳥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的主因。 ●中國新的海洋戰略 當然,為了瞭解中國正在成型的「三個跨越戰略」,除了必須了解中國積極推動跟台灣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戰略企圖之外,也有必要從中國去年以來逐漸建構「南進、東出」 景觀設計的「新海洋戰略」說起。  中國「新海洋戰略」的成型,從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派遣三艘艦艇赴亞丁灣打擊索馬利亞海盜以後,就已經宣示中國新的海洋戰略已經形成,亦即這是 中國的海洋軍事戰略從近海防禦向遠洋作戰轉型的最重要一步,所以中國海軍跨出了這一步,可以視為具有三項意義:1、中國海軍軍事戰略的徹底轉型。2、中國開始在軍事上進行全球佈局。3、中國已經下決心利用武力維護自己的全球利益。  就第一項「中國海軍軍事戰略的徹底轉型」意義來看,過去在毛澤東「誘敵深入」戰略的影響之下,傳統上中國的軍事戰略一直呈現「大陸軍主義」,也就是依靠中 國內部七大軍區所建構的「大陸軍」防衛作戰區域,作為防禦外敵入侵的戰線。這種「板塊式」的防禦構想,讓中國必須養活許多軍人,才能確保防衛作戰的有效 性。  1980年代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以後,逐步推動「精兵主義」,所以大力裁減兵員,讓解放軍的兵力回到比較合理化的範圍。1990年代以後,因為受到波灣戰 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學習美國的「軍事事務革新」,也推動「高技術戰爭」的革新理念,把解放軍改造成可以運用大量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 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的?帛琉{代化隊伍。  雖然中國在「高技術戰爭」上不斷追求精進,但由於1990年代缺乏實質戰爭的經驗,所以1995年以後,中國就開始藉口李登輝搞台獨,不斷在台海周邊進行 飛彈試射、海上登陸與作戰的演習。所以李登輝時期中國對台進行文攻武嚇,本質上是為了讓解放軍在推動「高技術戰爭」之後有一個「練兵」的場域與藉口,無關 李登輝是否真的有在推動台獨的事實。  儘管如此,但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還是沒有獲得「跨境演習」的機會,畢竟,只有在周邊海域做試驗性的操演,解放軍在海上是否有真正「跨境作戰」的能力,仍被各方質疑。  這也是為何2008年12月中國派遣三艘艦艇遠赴亞丁灣參與國際打擊海盜的行動以後,這次行動不只被當成是鄭和之後的第一次,也是解放軍海軍「跨境作戰」 的第一次。因此,解放軍的亞丁灣行動,絕對是改變中國軍事戰略的重要起步,讓解放軍不再只是停留在沿海周邊的搶灘式演習,而是可以航行到更遙遠的海域進行 作戰的試驗。  中國解放軍有了亞丁灣的遠洋作戰經驗,6月下旬五艘中國的軍艦跑到日本的沖之鳥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也就不足為奇。從軍事戰略上來看,中國有了南向亞丁灣 用武的經驗,它必然還得向東找出「跨境演習」的機會,沖之 居酒屋鳥島海域顯然是解放軍視為向東尋找「跨境演習」的最佳區域。畢竟,在2008年5月以後兩岸關係 的改善,中國已經再度燃起「東出太平洋」的希望,所以解放軍選擇在沖之鳥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顯然也是「東出太平洋」希望的延伸。 ●中國展開全球性的軍事佈局 再就第二項「中國開始在軍事上進行全球佈局」的意義來看,中國目前把他們所擁有的北海、東海與南海三大艦隊逐步向全球做戰略佈局,不只可以實現「藍水海軍」的戰略企圖,更可以形成一個新的海洋霸權,這樣解放軍也才有能力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  事實上,過去中國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的戰略任務,主要呈現在北海艦隊面對的是日本、南韓、俄羅斯和駐韓、駐日美軍,它的任務是捍衛中國北部海域的安全,拱衛首都。  東海艦隊的主要轄區是從連雲港至台灣海峽,對面就是沖繩島、台灣海峽、關島和部署在此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戰略任務決定了他們的戰略地位,所以這個艦隊擔負著台海危機時的作戰任務,甚至是直接與美國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抗的現實。  而南海艦隊不只護衛南海的區域利益,隨著中國對南海石油通道依靠的逐步加深,戰時控制南海的海上石油戰略通道的需求就極為迫切,所以南海艦隊任務就更為複雜,它所面臨的最 房地產大壓力則是東協國家海軍艦隊聯合兵力,以及印度海軍遠東艦隊的雙重壓力。  中國三大艦隊雖然有各自的戰略任務,但因戰略觀念限制他們的作戰能力,使得過去三大艦隊能發揮的戰略空間就顯得狹小。這種戰略觀念主要源自於中國的「近海 防禦」戰略部署,把海軍作戰區域分為北、中、南三個作戰方向,作戰重點主要落在12海里臨界海疆線內外的黃水海域,力圖通過「拒敵于國門之外」來守護中國 海疆的安全,特別是北部首都的門戶。這種近岸劃分海軍戰區的思路,最早是由晚清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提出的,他認為中國海區一水相通,分三個方向部署海 軍,可以做到「一路正兵,兩路奇兵,飛馳援應」。  不過這種防守型海軍戰略卻出現兩大缺陷,一是戰略縱深過淺,二是海軍作戰顯得消極被動,這也是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戰略因素。為了突破這種侷 限,2006年中國的一篇軍事文摘就提出新的戰略構想,認為北海艦隊應該把戰略縱深向北指向北冰洋,東海艦隊應該向東延展到太平洋,南海艦隊應該向更遙遠 的印度洋擴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海軍的遠洋戰略。  這樣的戰略構想在2008年12月以後,由於解放軍派軍遠赴亞丁灣打擊海盜,讓南海艦隊率先跨出南海區域,有機會向印度洋邁進。所以南海艦隊跨境作戰的行動,才會 買房子被中國視為是中國海軍邁向「藍水海軍」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不排除在海外用兵 再就第三項「中國已經下決心利用武力維護自己全球利益」的意義來看,從2003年中國提出「和平崛起」的口號以後,中國為了避免國際社會誤解中國將走向德 國、日本式的武力崛起之路,無不小心奕奕的避談使用武力,即使武力被當成政治工具使用,中國也是希望能不談就不談。但中國南海艦隊赴亞丁灣打擊海盜的行 動,卻是明白的被賦予「使用武力維護中國全球利益」的戰略行動,這當然也是中國建構「新海洋戰略」最重要的核心意義。畢竟,不動武的海軍,就像沒有牙齒的 老虎,英雄無用武之地。  而當前中國「動武論」思維的出現,除了今年6月解放軍海軍少將張召忠提出「南沙問題必須立足於武力解決」的主張之外,今年6月,中國官方的「學習時報」也呼籲「中國未來軍力發展要立足海外用兵」,這樣中國才能建立「全球型的軍事力量」。  為了建立「全球型的軍事力量」,中國的「學習時報」的文章更明白的指出中國軍隊未來應該發展的作戰方式包括:(1)擁有可以全球到達的攻擊性作戰平台; (2)擁有全球部署軍事力量的技術手段和能力;(3)擁有遍佈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4)擁有支持全球範圍軍事行動的天基系統;(5)擁有具備聯合作戰能 力和兩棲作 情趣用品戰能力的部隊;(6)擁有延伸海外的作戰指揮體制。  從這個戰略構想可以知道,中國想要建立全球型的軍事力量,絕非只是海軍的向外擴展,未來它可能包括海、陸、空、天、磁等「五維戰爭」的總集合。而當前解放 軍的海軍能夠跨進印度洋水域的亞丁灣執行軍事任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解放軍勢必要再尋求跨出太平洋,找尋可以發展的基地,這樣中國欲圖建立全球型的軍事 力量才能實現。 ●台灣是中國前進太平洋的基地? 了解了當前中國正在建構「南進、東出」的新海洋戰略之後,如果再從地圖上的緯度來看,台灣正是中國欲圖透過「三個跨越戰略」,「東出」太平洋的重要起點, 所以中國努力為馬政府營造各種經濟利多,無非就是要引誘馬政府快速進入兩岸政治談判期,唯有兩岸進行政治談判,建立軍事互信,進而簽署「和平協議」,中國 才可以名正言順的取得台灣這塊東出太平洋的「前進基地」。  當然,在還未取得台灣這塊「前進基地」之前,解放軍6月下旬在日本沖之鳥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其實就是在打通這條前進之路的環節,而解放軍若打通這個環節之後,未來是否也是改變東亞戰略情勢的起點,確實是值得我們的關注。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結婚西裝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v08bvcj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